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我行 > 媒体关注

南京银行:“苏影保”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电影业复工复业

来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2020年9月10日 金融界

  江苏省是全国文化大省,也是票房大省,全省分布有972家影院、6313块银幕,这其中多数是小微企业。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江苏电影业带来巨大冲击。江苏省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影十条”,在全国率先出台措施,提升电影行业抗风险能力、降低电影企业损失。

  南京银行坚决响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号召,迅速行动出台了金融支持小微疫情防控“鑫九条”,密切关注电影产业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深入研究行业变化趋势,制定电影行业纾困政策。

  3月底,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指导下,南京银行联合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创新推出支持全省电影业抗疫专项金融服务“苏影保”,为江苏电影业复工复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苏影保”金融服务主要面向江苏省内影院企业、影管公司,围绕全省电影企业疫情期间的经营实际,满足短期内影院租金与人力成本等支出需求,帮助影院企业在疫情期间纾困解难、复工复业。

  一是提供专属信贷资源保障,扩大纾困范围和力度。南京银行对“苏影保”业务设立10亿专项额度,为单个影院提供最高2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业务可覆盖全省500多家影院企业,最大限度地扩大纾困覆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白名单”电影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利率,最低可至年化4.05%,同时该行还积极联系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为企业申请贷款贴息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电影企业享受低成本的贷款,真正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二是创新服务合作模式,精准对接客户需求。为确保“苏影保”服务更加精准,南京银行与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前期由江苏省电影局组织各地市宣传部门对影院企业的实际需求、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准确调研和摸排,省电影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掌握的影院历史票房数据、专资缴纳情况等信息,为银行掌握影院这一特定群体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该行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科技及大数据工具的优势,以江苏省电影局提供的影院名单为基础,进一步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经营规范性、司法信息等维度进行筛选,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白名单”,让有经营能力、有真实需求的影院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三是灵活服务方案设计,充分满足影院企业实际。“苏影保”业务信贷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到企业实际资金需求和成本,贷款额度原则上根据企业半年的租金和人力支出成本确定,贴合影院企业用款需要,同时考虑到影院停工没有收入的实际情况,创新还款方式,所有贷款审批通过后,影院约半年内无需还本付息,即从贷款发放之日起至2020年9月底前影院都不用向银行还本付息,待10月影院经营重启、现金流慢慢恢复后开始逐月还款,真正做到纾困解困。

  四是专设快速服务机制,保证业务迅速落地。电影行业的轻资产、抗风险能力弱等特征,使电影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而对受到疫情影响的电影企业而言,解决短期资金困境是当务之急。在推动“苏影保”的过程中,南京银行总分联动,配备专门团队、安排专人服务对接,为“苏影保”项下企业贷款开通直达总行的绿色审批通道,全部贷款由总行专人审批,材料齐全报总行后最快一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充分保障金融服务方案的落地时效。

  高效、优质的服务呈现三大亮点。

  政银担紧密联动,服务高效落地

  南京银行与省电影局、省信保集团三方高效合作,超常规运作,让“苏影保”这一创新业务极速落地,解决影院企业短期资金困境。3月中旬“苏影保”业务正式推出,3月底江苏省电影局、南京银行、再担保集团确定“白名单”,4月3日第一笔贷款落地,从业务推出到第一笔落地仅用10个工作日时间,后续业务落地速度不断加快。

  实现业务多个首创,树立品牌形象

  “苏影保”是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第一次以省为单位落实第四十条“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的内容;也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金融企业与政府通力合作服务电影产业的成功范例;还是第一次将担保公司的直保业务与银行贷款同时用到电影行业。

  探索金融支持新路径,获各方高度认可

  “苏影保”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纾困需求,也为疫情结束后行业复苏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提供了电影企业金融产品的“江苏样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金融助力电影企业熬过寒冬,在复苏之战中获得先机,得到中宣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苏影保”业务取得良好的成效和市场口碑。截至目前,南京银行“苏影保”业务已落地近40家影院,贷款金额超2亿元,支持了一批中小影院、影管公司,为江苏省电影业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手机版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