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于我行

《金融时报》南京银行“特色品牌”撑起一片“艳阳天”

resource: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11月的古城南京,秋意渐浓。 

  3日,随着一股北方较强冷空气的南下,南京连续多日的雾霾终于散去,人们也迎来久违的“艳阳天”。 

  就在这一天,记者来到了南京银行采访。在22楼行长办公室,南京银行行长胡昇荣满面笑容递来一份《南京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记者打开报告,感觉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似乎没有任何意外,南京银行再次交出一份令同业羡慕的“成绩单”——截至9月末,该行实现资产总额5462.87亿元,比年初增长25.86%;存款总额3429.08亿元,同比增长31.81%;贷款总额1673.18亿元,比年初增长13.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59亿元,比年初增长21.68%。

  对于这张“成绩单”,胡昇荣坦言,取得实属不易。在经济下行期,多数银行均面临:贷款需求下降、不良贷款增加、存款流失等诸多问题,“保业绩”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恰恰在这一大背景下,南京银行实现了“增业绩”的目标,着实令人惊讶。 

  其实南京银行取得佳绩的秘诀很简单: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道路。2013年开始,南京银行便围绕着“做强做精做出特色”的总目标,在小微金融、科技文化金融、金融市场、投行业务等方面创立了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银行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立足“小”阵地

  经历数次碰壁后,来自广东的黄老板才切身体会到小微企业贷款有多难。他告诉记者,银行“拒贷”的普遍理由是:年龄大、无房产。就在刘老板几乎放弃向银行贷款的打算时,南京银行表示,即便无任何抵押,也可以给刘老板10万元至1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 

  胡昇荣介绍说,作为一家中小银行机构,立足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金融服务是其发展的立足点。 

  据记者了解,南京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特点,不仅打造了专属金融产品,还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为提高决策效率,切实防范业务风险,有效推动微贷业务发展,南京银行在各分行小企业金融部内成立了微贷业务中心。在全行经营与风险管理体系下,对微贷业务实行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考核和内部核算机制,有效实现微贷业务的责、权、利的统一,通过减少层级统筹管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前面所提的黄老板,于2010年开始在南京惠明桥从事鱼类销售,由于2012年11月惠明桥整体拆迁,黄老板搬至南京沪江商贸城继续经营,平均每个月销售能够达到40万元。每年的1月至4月和9月至11月为多宝鱼、桂鱼等销售旺季,想要扩大经营销售肯定需要在此旺季内大量进货。但由于该借款人到沪江之后刚缴纳了门面费等一些设施的费用,手头资金周转较为困难,且其是外地人,在南京无房,没有相应的资产,在融资方面又遇到了困难,在身处外地无亲朋好友和遭到几家银行驳回贷款请求的情况下,却在南京银行实现了借款。

  像黄老板这样靠信用贷到款的客户,在南京银行可以说比比皆是。 

  据南京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去年以来,南京银行坚持“服务民生”经营理念,努力践行社会责任,持续创新服务手段,按照“六项机制”及“四单原则”,着力支持单户50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微贷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14年9月末,微贷业务余额达到87.22亿元,对应客户6089户,占全部小微贷款的比例达到15.71%和75.32%。 

  据介绍,自2012年第一家微贷业务中心成立以来,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已经成立4家微贷分中心,累计支持微型客户1796户,金额达到13.44亿元(其中福鑫卡累放总计510户,累放金额4.2亿元,余额1.9亿元),户均贷款不到50万元,切实做到了“专注小微,服务民生”,为更多小微客户注入了成长的“鑫”力量。 

  面向科技文化领域

  相较与南京银行的其他支行,珠江支行似乎很特殊,“专注于科技文化金融服务,不做其他银行业务”。它对外名称是南京银行科技文化支行。 

  该行负责人林兵表示,在科技文化支行,无传统的存款、保险、基金、信用卡、国际业务等多达几十项的考核指标,而只有对与科技文化信贷业务相关的考核,如对科技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金额,客户数量,贷款质量、业务创新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口碑等做相应考核,做到专营专注。 

  南京华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是南京银行老客户,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与南京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贷关系。这几年,在每个发展阶段,南京银行都给予了扶持。特别是今年初,南京地铁发布四条线路的媒体广告的招投标工作,共有9家公司参与竞标,最终该公司以1.12亿元的价格竞得此标,但此时却面临着地铁公司要求“华泽传媒”于2014年上半年支付第一期的广告经营权费1.12亿元。而“华泽传媒”当时自有资金只有5000万元,有很多顾虑。南京银行得知消息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性借贷5600万元,此款专门用于“华泽传媒”招标地铁项目。 

  如此“大手笔”支持一家传媒公司,难道不担心风险?面对记者的疑问,林兵不禁笑起来。他告诉记者,发放此笔贷款,主要考虑有三:一是和“华泽传媒”相处这几年,有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二是南京银行开展了前期调研,认为地铁广告代理经营权是稀缺资源,有价值市场,企业一旦获得经营权,未来发展会特别好;三是为防范风险,当时也设计了方案,和“华泽传媒”签订了合同,以“华泽传媒”取得的经营权为质押来防范风险。 

  正是在南京银行科技文化支行的大力支持,华泽传媒公司的运营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最初的一家小规模平面广告公司逐渐成长为一家在南京地区几乎涵盖所有交通出行平台的新型媒体资源广告传媒公司。 

  其实“华泽传媒”仅是南京银行支持文化企业的一个事例。 

  据林兵介绍,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科技文化企业获得南京银行的贷款支持。南京银行于2011年8月获得南京市首批科技银行的授牌,2013年11月又获得首批文化银行的授牌。南京银行科技文化支行是以准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1+8+2”营销模式为主导方向,以珠江支行为实施主体,体现“完全专营、特色鲜明”的业务特点。专注于科技文化金融服务,不做其他银行业务,实现单独授权、单独管理、单独考核、单独资源配置。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14年9月末,南京银行科技文化支行向经地方主管部门认定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文化型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达26.4亿元,贷款企业359户,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超过50%(其中科技金融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50%,文化金融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65%),科技文化支行不良贷款余额245万元,不良率0.09%,在南京地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个人业务再突破

  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金融改革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外部环境下,南京银行传统个人业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南京银行本着‘敢为天下先’的梅花精神,明确思路,开拓进取,着重从创品牌、优产品、提服务三个方面努力。”胡昇荣表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南京银行积极拓宽电子渠道。截至目前,该行的客户拥有立体的、较为完善的业务办理渠道,包括线下的网点柜面业务办理和线上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电子渠道办理,普通的资金转账、理财产品申购赎回、基金申购赎回、通知存款、证券第三方存管业务、信用卡还款分期等常规业务均可以通过线上电子渠道办理,同时电子渠道的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之中,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南京银行通过与相关部门、公司充分的沟通论证,通过严谨的系统平台建设及环境测试,于近期上线了新版综合积分商城,客户不仅可以使用信用卡产生的积分来兑换商品及增值服务,办理使用该行其他业务产生的综合积分也可以参与商品兑换,普惠于民。 

  为应对蓬勃发展的微信渠道,南京银行还积极打造微信官方平台,在宣传金融产品的同时,将辨别假币、防范金融诈骗等普惠金融知识传递给客户,并定期举办官微活动,扩大品牌影响。 

  一位正在办理业务的客户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南京银行,关键在于便捷。 

  据介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南京银行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对现有的“房易贷”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这是南京银行践行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经营理念的又一举措,实行了差异化的区域额度管控管理,充分考虑了各分支机构的市场情况,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 官方微信 南京银行APP 南京银行
    企业银行APP

总行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山大街88号 邮编:210019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苏ICP备05011455号-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基金代销业务资格 批准文号/资格证书号 证监许可【2008】1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