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于我行

《金融时报》从“遍地撒网”走向“特色专营”南京银行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另辟...

resource: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3日

    赵海春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南京银行贷给自己公司的500万元贷款,真的到账了。

    令他难以置信的,不仅仅是放贷速度——从今年7月底开始申请,到8月3日放款,只用了数天时间;最震撼赵海春的是,他担任总经理的这家名叫杰迈视讯科技公司的科技型小企业,按照传统贷款要求,根本不具备贷款资质。

    “没有任何品牌,也基本没有销售收入,最要命的是,到现在仍然亏损200多万元。”赵海春从来没想过公司能从银行贷款。事实上,按照南京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潘建宁的观点,到银行申请贷款,企业起码要提供财务报表,不能亏损,能达到评级标准。即便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赵海春来说都遥不可及。

    “我们曾想过让公司核心团队——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6名博士凑点钱,也想过民间借贷,但都觉得是杯水车薪,难以持续。”就在赵海春公司手握1600万元军工订单却无资金购买材料的艰难时刻,突然柳暗花明,“南京银行一下子授信1000万元,先期拿到了500万元,简直像做梦一样。”

    小企业融资服务“谋变”

    赵海春梦幻般的经历,得益于南京银行在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实施的一项巨大变革。

    作为一家脱胎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新型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南京银行一直把小企业作为自己的“天然盟友和生存土壤”,将支持小企业业务发展作为立行之本: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寒流”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该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部,并在今年制定的“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小企业业务作为四大战略业务之一;信贷规模配置上,提出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小企业新增贷款不低于全行新增贷款总额的30%,余额占比较上年末提高不低于2个百分点,同时,将小企业的不良容忍度提高至2.2%;

    在小企业信贷专项技术方面,将重点从企业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向非财务因素等“软信息”转变,通过“人品为先、产品为本、现金为王、内控为主”的“四为”信贷文化,“做到现场看、做到当面谈、做到侧面听”的“三做”作业手段,“看法人品行、看自有资金、看产品前景、看现金流量、看销售回笼、看纳税增长、看用电变化、看存货增减、看环保用工、看抵押担保”的“十看”作业标准,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小企业业务技术;

    在业务效率上,针对小企业客户评价技术独特的难题,自主开发了自动审批的评核系统,200万元以下授信业务,系统自动审批,2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增加人工干预。2010年6月系统上线以来,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授信业务60%左右实现了系统自动审批;

    ……

    南京银行在小企业业务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不仅优化了信贷结构,小企业贷款新增额占今年新增贷款总额的51.73%,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5.12%,也带来了全行小企业贷款的高速增长,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63.67亿元,发展到2011年6月末的226.35亿元。

    虽然南京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迅速,今年年初还获得了银监会颁发的“2010年度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但南京银行也面临如何从银监会提出的小企业融资服务“六项机制”、两个不低于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向更深层次的“提升和深化”转变的问题。

    从“遍地撒网”走向“特色专营”

    “大家都做小企业,南京银行如何差异化经营,从遍地撒网走向特色专营?”

    在南京银行副行长束行农看来,南京银行应当重点发展企业集群型和核心企业派生型小企业。“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种类型的小企业特点,设计标准化的信贷流程,探索出可复制的模式,通过最小投入,获得更大回报。”事实上,南京银行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转型探索,比如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就已经向上海石材行业协会、上海铜川水产市场等批量授信17亿元,为60户小企业发放贷款1.58亿元。

    不过,南京银行更倾心的还是“科技金融”这一更具诱惑力的“特色专营”突破口。“力争通过1至2年的努力,将南京银行打造成为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南京市科技银行的带头人。”南京银行行长夏平对这样的目标雄心勃勃。

    为什么要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做科技银行的带头人?

    一方面,南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具备做科技金融的土壤;南京市正在实施“万千百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培育1万家左右科技创业企业,扶持1000家左右重点科技企业,努力实现100家以上科技企业辅导上市。显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科技型小企业,呼唤科技金融的诞生。

    特别是,南京市政府正在制定实施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银行建设,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使科技金融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南京银行自己也看中了科技型小企业的巨大成长空间,希望通过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支持,在储备客户的同时,把科技金融做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现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转型。

    “我们看好科技型企业,主要是看重科技企业的爆发式成长空间。”束行农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例子,南京银行去年孵化的九康生物,开始时只有成型技术,没有销售资格。但农业部推广生态农药,将这个企业标准定为行业标准,结果去年还没有销售额的这家企业,今年一下子销售5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亿元。

    正是科技型小企业的高成长特点,让南京银行决定开拓这片蓝海。今年8月1日,专营科技型小企业的专业机构——南京银行珠江路科技支行成立,“新型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也在8月3日启动。成立当日,科技支行就与10家科技型小企业签订了贷款协议,开业一个星期,投放13笔5120万元贷款。而赵海春的公司赶上的正是这趟头班车。

    “两高两低”打破传统贷款模式

    赵海春能赶上头班车,并非他与南京银行有什么特别的交情。

    今年6月,当赵海春接到一笔订单,而手中缺乏资金生产,正处于一筹莫展之际,南京市白下区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向南京银行的科技支行推荐了这家企业。科技支行接到推荐,立即派人去公司看产品、看订单真实性、听有关人员讲技术。“什么都没有的科技型小企业,我们看什么?看核心人员的品质、知识产权和产品前景。”潘建宁说,对于科技型小企业,南京银行彻底打破了传统贷款模式,“我们探索的是科技型小企业无形资产未来价值发现机制,尽可能减少其有形资产抵押。”赵海春的公司之所以能获得南京银行贷款,就是因为南京银行面向科技型小企业的贷款准入门槛大大降低:针对科技型小企业“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点,制定了差别化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批标准,淡化财务因素比重,更关注非财务因素和行为表现的评分。

    “门槛低”让很多科技型小企业成了银行的座上宾,而“综合定价低”则让更多科技型小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对于纳入市政府重点支持和扶持的科技型企业,在“财税扶持”和“风险分担”的前提下,南京银行基本上给的是基准利率;即便不在政府支持名单内的科技型企业,南京银行也会按照商业化原则合理定价,给予适度优惠。

    “南京银行的科技金融,有两个最打动科技型小企业、也最具吸引力的利器:‘两高两低’和‘专营’。”束行农表示,除了“门槛低”和“定价低”这“两低”外,“审批效率高”和“风险容忍度高”这“两高”带来的更快效率、更好服务,同样让科技型小企业心动不已。“我们建立了科技金融绿色审批通道制度,坚持优先审批和即时审批的原则。”束行农说,在“新型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下,200万元以内的授信申请,由科技支行采取“双签”方式审批;200万元到1000万元的授信申请,由科技支行采取“三人会办”方式审批;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授信申请,由科技金融审批团队审批;3000万元以上的授信申请,才由总行授信审批部审批。

    “鉴于科技型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市场风险大、技术和核心人才流失、贷款总体风险高的特点,我们还将科技支行抵补后的风险容忍度放宽至5%,远远高于一般小企业的2.2%。”束行农表示。

    “完全专营”成为科技金融业务起跳支点

    “‘完全专营’是我们科技金融的另一个创新,这个创新主要通过三大模式,让科技金融拥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支点。”

    束行农告诉记者,为将科技金融打造成品牌,南京银行实施了“准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科技专营支行,专注于科技金融服务,不做其他银行业务,实现完全专营,并给予科技支行3000万元的授信审批权限;考核上,侧重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客户数量、新增贷款数量、客户成长性等指标的考核;管理上,对科技支行作为总行直属支行管理,并在总行层面设立“科技金融部”,与科技支行实行“部行一体”;信贷资源配置上,在当前信贷规模偏紧的市场条件下,为科技支行配置独立的信贷资源,不受信贷规模和存贷比限制,“科技支行一成立,就先拿走了10个亿的规模。”

    “‘1+8’营销模式,体现的则是我行在推进新业务方面动员资源的能力。”束行农说,“1”就是一家科技支行,“8”就是南京银行直属的南京地区八家中心支行。“1+8”就是通过8家中心支行的网点向科技支行推荐有信贷需求的科技型小企业,然后科技支行负责产品设计、业务审批。束行农说:“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中心支行推荐过来的科技型小企业,一旦放贷,风险由科技支行承担,产生的效益则由提供信息和项目的中心支行拿走。仅仅这个变革,就极大地调动了各网点推荐项目的积极性,也使得南京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起跳,具备了坚实的支点。”

    创业期的科技型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风险如何分散?“银行+政府+创投+担保+保险+小贷公司”的缓释风险模式,成了南京银行的选择。比如,与政府合作,对于政府给予贷款利率补贴的科技型企业,南京银行给予基准利率;与创投合作,对于创投机构选择投入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南京银行按照风投投入的资金,给予3至5倍的贷款额度;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合作,实行动态名单制管理;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应收账款保理和应收租金保理合作……

    “现阶段,我们先在南京把科技金融的模式探索出来,下一步将向江苏境内分行推广,通过结合当地科技企业特点,打造出不同地方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束行农表示,“科技金融”是南京银行小企业“特色专营”的一翼,“企业集群型和核心企业派生型小企业”则是另一翼。两翼齐飞,南京银行的小企业融资业务,必将跃入更加广阔、深远的“蓝海”。
《金融时报》 2011年08月15日  作者: 徐绍峰 王峰

  • 官方微信 南京银行APP 南京银行
    企业银行APP

总行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山大街88号 邮编:210019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苏ICP备05011455号-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基金代销业务资格 批准文号/资格证书号 证监许可【2008】1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