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公布,9月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 9月官方制造业PMI已连续14个月在荣枯线上方,预期为51.6,前值为51.7。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为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
点评
1) 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品扩张加快
9月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7和2.0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行业方面分化持续,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3%和52.9%,分别高于上月0.5和1.0个百分点,增速双双加快。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PMI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
与此同时,随着节日临近,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3.4%,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的高点。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PMI上升明显。
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为53.8%和51.1%,分别比上月上升1.0和0.1个百分点,均位于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除了大企业继续托底,中小企业也开始连续回升,虽然幅度很小,贡献不大,但也为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2) 供需改善但联动性不明显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供需两端继续向好,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7%和54.8%,分别比上月上升0.6和1.7个百分点,均为近年来高点,且新订单指数年内首次超过生产指数,供需关系更趋于平衡。今年以来,基本上是由新订单和生产两个指数拉动PMI增长,并消耗原材料库存,这一方面说明供需链条传导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行政手段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是主要动能,就业和流转环节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同时,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善,进出口稳步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为今年次高点,进口指数为51.1%,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1.0%以上的扩张区间,制造业外贸回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价格方面继续上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8.4%和59.4%,均攀升至年内高点,且购进价格上涨更快,相关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加大,也体现出上游的改善明显好于中下游。价格的上升体现出市场供需关系较好,同时价格的上涨在上游更为明显,对CPI传导有限。
3) 非制造业增速大幅回升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为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所加快。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建筑业在经历了极端天气造成的增长放缓之后,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1.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重回高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活动加快。建筑业的高度景气和基建投资的平稳增长保持一致,预期四季度仍会处于稳定区间。
总体来看,9月制造业PMI进一步超预期,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非制造业上个月回落后大幅反弹,扩张加速。供需两端继续向好,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善,进出口稳步增长。不过,指数主要由新订单和生产拉动,一方面说明供需链条传导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行政手段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是主要动能,就业和流转环节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9月以来黑色系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对供需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海外经济复苏以及基建的稳定会带动PMI保持较为平稳的扩张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