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于我行

《新华日报》为科技创新“搞钱”—— 南京科创金改周年观察

resource: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2023年12月18日  发布媒体:新华日报

  创新需要投入。钱从哪来?

  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会议提出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科技创新“很烧钱”。一年前,包含南京在内的长三角五市成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简称科创金改试验区),获批进一步探索疏通科技、产业和资本之间的通道。

  南京推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宁科投”引导设立子基金规模超过1300亿元,“宁科贷”贷款余额近600亿元,“宁科债”各类创新品种债券发行规模近120亿元。截至10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18家,管理基金规模4024亿元。

  300万字学习笔记让银行敢借

  目前呼吸道感染高发,大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少数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病情加剧,其中脓毒症是非常高危的疾病。通过高通量PCR诊断方法,临床医生可在短至4小时即获取重症患者的感染致病原信息,从而快速制订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方案,而无需等待数天才能获知具体病原信息,节省宝贵的临床治疗时间。

  高通量PCR诊断,这是南京普济生物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一项产品。普济生物联合了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内的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脓毒症高通量PCR诊断临床多中心研究。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毛琳介绍,2019年普济生物创立,此前已经有十余年的技术储备,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明年初能开展中试,在拿到批文后实现大规模生产。

  即便有多年积累的技术前期准备,还要有八九年的研发周期,才会有产品投入市场,在生物医药界,这算是较为顺利的研发过程。在产品问世前的数年岁月里,公司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需要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以普济为例,80多名员工,硕博占比超过七成,一年研发投入在3000万—5000万元左右。

  毛琳介绍,创始团队初期自筹上千万元的资金,开展了两轮融资,在2022年、2023年南京银行累计向普济生物提供两三千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公司GMP车间建设及高通量PCR仪器平台、多靶标高通量检测试剂研发,帮助公司加速质量体系建设以及多个医疗器械证注册。

  没有抵押、担保,银行怎么敢借钱?为普济生物提供信用贷款的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是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行业几乎所有独角兽企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最早授信银行、主要服务银行和结算银行。也就是说在一个区域的一个行业,高成长性企业都被这家分行“网罗其中”。

  银行要打造自己的“慧眼”,是当下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今年6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方案中的第20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完善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要有“慧眼”。看得出风险把控是资金进入科技创新的要门。而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的破解之道就是尽可能消除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认知差”。

  该行副行长刘徽从2016年以来通过自学医学课程和查阅相关综述文章,在7年间以学习笔记的形式,用300万字、6000张图片、超过700篇的笔记对江北新区几乎所有医疗企业的重要管线进行了系统性学习、跟踪分析和深度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掌握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才能熟知每家企业的情况,服务和放贷才能有的放矢。”刘徽说,在创业初期,最难融资,而企业最需要钱,如果能在早期提供资金,减少企业的股权稀释,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帮助。“用专业眼光搜寻更优客户”,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也汇聚了更多的金融专业和医药专业的人才,分行积累了更多如何对医疗企业开展授信的审批经验,为70多家医药科创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就办理了纯信用贷款,成为企业早期阶段唯一的信用贷款行。

  翻阅刘徽2022年的日记,1月10日记载“普济生物完成股权融资,相信普济的高灵敏性、超多重、低成本的检测平台会将病原生物检测的部分市场IVD化。”

  没有资产、没有营利,之所以敢借钱,在于突破了“认知差”的壁垒。

  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与十年前的高新技术不可同日而语。通用型金融知识,放在新技术兴起的当下,完全不够用。打破金融从业人员对专业技术领域的认知差,才有科创金融的行稳致远。

  在机制上打开专注于科创金融服务的通道,南京各类金融机构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事业部等各类科创金融专营组织60家。截至目前,仅南京银行已累计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超3.5万户,提供资金超5000亿元,其中南京地区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和户数长期保持全市份额的50%以上。

  南京金融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宁科贷”企业备案入库,5个工作日内可办结备案入库,及时推送给相关合作银行。南京在央行支小再贷款政策框架下,创新设立“宁创融”政银金融产品,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打造“宁创融+鑫创融”“宁创融+科创人才贷”“宁创融+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系列组合产品,持续推动央行低成本资金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截至11月末,“宁创融”发放额达100亿元,撬动全市金融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低息贷款1223亿元,支持企业12103家,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4%,低于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96个基点。

  从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营管部提供的数据看,至10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723.32亿元和631.79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从增量看,两项贷款余额分别较科创金改试验区获批前增加420.91亿元和150.25亿元;两项贷款分别涉及4635家、7288家科创企业,较获批前增加801家和1110家,较获批前实现获贷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

  • 官方微信 南京银行APP 南京银行
    企业银行APP

总行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山大街88号 邮编:210019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苏ICP备05011455号-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基金代销业务资格 批准文号/资格证书号 证监许可【2008】1246号